学术交流

我们邀请白贵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文新院发布时间:2016-06-01浏览次数:

我们邀请白贵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5月30日,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新闻传播学博士一级学科带头人白贵教授应邀到我们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师生做了题为《地方性知识与涉宗教报道媒体伦理的文化冲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张丽萍教授主持,新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到场聆听。

白贵教授指出,在传播全球化时代,媒体伦理的文化差异是引起族群纠纷并蔓延、演变为国际性冲突的根本原因,当涉及宗教(尤其是世界性宗教)的敏感性问题时尤其如此。21世纪以来,已经发生多起由涉宗教报道引发的国际性冲突事件,例如“丹麦漫画事件”(2005)、“《穆斯林的无知》事件”(2012)、“查理周刊事件”(2015)等。他认为前述事件中的冲突多源于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而媒体恰恰又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白贵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族群生存已经超越了地域性局限。在世界已经相互联系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时,跨文化传播中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真诚地倾听“他者”的诉求、给“他者”以应有的空间,往往比“理直气壮”地自说自话更重要。因此,西方政要及诸多媒体在《查理周刊》等事件中,每每以世界文明表率自居,却又轻率地伤害“他者”宗教情感的行为,是需要有所反思的。

   白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发展至今,作为媒体人应该进行媒体伦理的重构,建立以尊重“他者”文明、禁止宗教挑衅为原则的跨文化媒体伦理。建立这种媒体伦理的前提是承认文明的“差异性”。如果以全球化视野来审视,不管是西方世界还是伊斯兰世界,两者的媒体伦理都是地域性的。当它们发生冲突时,让一种媒体伦理完全服从另一种是没有必然理由的。只站在自身的立场上看问题,必然会缺少对“他者”文明的必要同情和理解。以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他者”,就必然表现出傲慢、固执、狭隘与偏见等,容易引发不同族群、不同宗教团体的冲突。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族群关系的撕裂,往往难以轻易补救。长此以往,将可能造成更为重大的世界动荡。

   建立尊重“他者”文明,禁止挑衅的跨文化媒体新伦理的途径是以“对话”约束“挑衅性”言论。重构跨文化的媒体伦理,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重构的根本途径就是“对话”。这就需要各方承认世界的多元性,承认“他者”文明的价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