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至24日,我们院长李树新教授应邀赴珠海、澳门参加“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此次“语言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开幕,至澳门进行会议后续议程。会议由澳门理工学院主办,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协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张浩明、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北京语言大学副书记王鲁新,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以及海峡两岸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征集论文内容涉及多文多语现况与社会生活关系研究;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研究;新词语与社会生活;公文文书问题研究;法律语言问题研究等。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语、方言、新兴词等,对社会与语言生活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一致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研究,对于促进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对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会上,我们院长李树新教授做了《政治人物引谚话语模式的文化审视》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引述谚语、成语、歇后语、惯用语进行言语交际、行文著述是民族群体有规律的连续性文化现象,是一种语用习俗,是汉民族传统的言说方式。在当下的政治话语生活中,政治人物引用谚语成为话语主体表达观点的一种常见形态,这种日渐突出的“语象”(即语用现象)构成了一种时尚的政治话语模式。引谚话语模式是对官腔、套话、假大空话风的颠覆,同时具有极强的民间性与民间认同感,可以有效提升话语公信力,极大地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政治人物引谚的话语模式不仅彰显了政治人物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更因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作用下,顺应了群体或个人从事语言价值判断和语言选择时的心理机制,而具有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
 |
我们院长李树新教授作大会主题发言 |
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