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我们承办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21年年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学术研讨会

作者:文:王亚伟 编辑:刘丰源 审核:烁宁发布时间:2021-11-06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6日,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我们承办的“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21年年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桃李湖迎宾馆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桃李湖迎宾馆会议室为线下主会场,西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设两个线上分会场。

与会专家学者有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文学评论》主编刘跃进,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朝戈金,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编审汤晓青,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以及来自区内外的16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50位民族文学史料研究者。我们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我们院长魏永贵主持。

开幕式上,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致辞,对各位线上线下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他指出,随着“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我们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刘跃进先生立足长期学术研究,提出了研究中华文学史料、民族文学的五个难点,期待研究者能在中华多民族文学研究中探索更为宽广的道路,鼓励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尝试突破,寻求中华多民族文学共同体意识之所在。

朝戈金先生从文学史料观、文学史料的发掘、文学经典的意义三个方面发表了意见,指出应该将口碑史料纳入中华文学史料;不仅要发掘新史料,还应探寻解读史料的新方法;在新时代应该重新思考文学经典的标准、价值及意义。

汤晓青女士指出应该努力将民族文学研究融入中华文学传统之中;对于民族文学史料的多形态文本,应该有档案化的管理思路;在追求文学研究的应用性方面,应该努力探寻中华多民族文学多元化的表达、叙述的方式。

徐希平先生表达了疫情期间会议召开之不易,介绍了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的办会历史、学术成果,以及本次会议的特点。他强调学会的任务是团结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学研究学者,起到学科交流和信息桥梁沟通的作用;加强各民族文学的整理与研究,促进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和中华文学的繁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会议讨论阶段分为古代北方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南方民族文学史料研究、民族文学史料综合类研究三个专场进行,各位学者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了民族文学研究百花竞放的特点。

闭幕式上,徐希平教授和我们副院长米彦青教授先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值呼和浩特2021年初雪降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丝毫没有打消大家交流学术的热情,线上与会、听会人数始终保持在百人以上。新时代中华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新任务、新观念、新方法,通过本次会议散播到全国各地,必定会为中华文学研究注入新的能量,育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