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莅临我们作学术讲座

作者:文字/摄影:烁宁 编辑:魏锦鹏 审核:刘志中发布时间:2020-10-20浏览次数:

2020年1019日上午10点,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晶教授做客我们为我们学子做了一场以“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为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我们院长魏永贵教授主持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张晶教授认为,在中国美学研究领域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每一个人文社科研究者的使命。从国内美学研究现状看,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美学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在方法论上,范畴研究取得的成果尤为显著。中国美学范畴研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研究是联袂而行的。中国古代美学的范畴往往是一个单词,如含蓄、意象、味、韵、空灵、格调等等,也有复合性的范畴,如雅俗、动静、隐显等等。张教授列举了古代文论范畴的诸多研究成果蔡钟翔先生主持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随后张晶教授论述了中西方美学命题的共同之处与差异之处。他认为,西方一些知名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命题,这些命题在西方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学以某一命题为其核心展开阐述与认证,其思辨性和阐发性十分鲜明,往往一位思想家的一部经典名著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展开的,终其全书都在阐明这个命题比如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所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文论的命题虽也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意向性,但更多则是从艺术家或理论家的文章及作品中突显出来的,原本并非全是为阐发此一命题而为,也不会全文乃至全书专为阐发此一命题,往往只是最能表述作者思想的一个亮点,而一旦经过读者或艺术家们的采用与阐发之后,便简洁完整,易于心领神会“诗言志”“诗无达诂”“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教授提出,命题研究有助于实现中国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恰逢其时的。命题表达了主体的思想观念,命题是精神活动的意向对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命题,而且它们在美学思想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是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契机。

最后,魏永贵教授对张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教授的创新是基于对研究对象的熟悉和对研究趋势的把握,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钻研才提出了推进目前文艺美学研究的新范式我们青年学子一样深感启发建议青年学子们在学习研究上,一方面可以循着个人兴趣,一方面要与已有研究对话,还要有现实针对性,期望大家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有所创新。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