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可乎哉,故余辈上下求索之。思可得之实为怪,此风华岁月之累也。
2015年11月15日上午,南区主楼阶2A教室,汉语组复赛拉开帷幕。王震,刘俊菲,高丽娜,赵柯四位选手代表我们出征。同时,我们作为第二场的正方对阵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虽竭尽全力,但终不敌计算机学院,两分惜败,止步复赛。
“大学生的培养应以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为重”,本次比赛的辩题不仅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文科理科的终极命题。赛前,选手们在充分认识了解对手和辩题的同时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准备。早读、午训、晚论,一遍遍的反复升华,辩手们在声音气质和立论驳论上不断提高,改进。
上场的前几分钟,选手们依然在熟悉着流程。面对强敌,他们依旧保有着往日的冷静与睿智。
赛程中,作为“以人文素养为重”的我们一方,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辩“刘俊菲”一次又一次为观众“答疑解惑”,灵活多变的技巧巧妙地避开了对方刁钻的问题,多次化险为夷。同样,我们四辩赵柯一样在最为关键的结辞环节发挥出色,展现了文新风采,彰显了文新特色。虽比赛结果不尽人意,但选手们所展现出的优异品质和应变能力,实为辩论之重。
回顾上一场,对阵外国语学院,选手初登辩场,非但没有怯场慌张,反而更多展现了充分准备之后的自信与自如。轻盈的开篇结合例例铁证,使我方立论充满严密与辨证的思维。二辩三辩接踵而至,轮番轰炸,将比赛引入高潮,最终我方获得了初选赛的胜利。
比赛过后,汉语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详细的探讨,相较去年,选手们在打法以及资料深度等方面都收获颇丰。这不仅对于完善文新辩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选手的选拔培养也借鉴良多,这不仅得益于老师领导的悉心教导,更得益于每一位领队辩手的默默付出。
辩论不仅是对于语言文字的玩味,更是对大学生活真善美的探讨。辩论育人,辩论成人,辩论养人。大学生辩论赛不仅发挥着连接学生生活和校园活动的纽带式作用,更扮演了启迪学生多元思维和拓宽校园文化的先行者角色。同样,我们辩论队在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学生会的积极协助下,不仅沿袭并创新了我们一贯高效独特的培养模式,更体现了文新学院“重思辨,重创新”的优良传统。虽然此次汉语组止步复赛,但是辩论所传递的理性精神和思辨求真的文新传统将会薪火相传。
起于累土行而思,终非破败止尤荣。才思博雅,求辩真知。衷心祝愿所有热爱辩论的文新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阔步而行!
 |
 |
我们选手 |
比赛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