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桃李春风一杯酒,亦师亦友四年灯 】——13级汉语国际教育班优秀班主任专访

作者:编辑:刘媛 审核:周琳娟发布时间:2017-05-17浏览次数: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班主任者,必立德立言心怀大爱也。本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的班主任左少峰老师,他既有严谨高效、雷厉风行的一面,也有耐心细致、关怀入微的一面。

左少峰,内蒙古包头市人,2001年考入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文史哲基地班汉语言方向,2005年进入太阳成集团tyc122cc文艺学硕士点攻读研究生,2008年考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文艺美学。2003年秋季曾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哲学系修读共20学分课程,2007年春季再赴北京大学游学,人生轨迹可以概括为生于钢城,长于青城,游于京城,知于泉城。  


1715A

 

 

幸而相遇,幸而相知

一言一行关乎四年师生情


对于13级汉教班的整体评价,老师回答道:“从专业方面来看,他们基础扎实,成绩优异,在学习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特长。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们班的孩子们都特别活泼,从大一军训开始就一直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曾经两次参与排演过剧影力话剧季活动,一次是《荆轲刺秦王》,一次是《恋爱的犀牛》,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在组织生活方面,同学们思想端正,为成为一个共产党员做出了很多努力”。“能遇到他们,我很幸运”,左老师坦诚地吐露了自己四年班主任经历的心声,幸而相遇,幸而相知。

坚持,积累,勤奋,善良做人。坚持为积累之本,勤奋为积累之先,善良做人则是一个人的底线,左少峰老师用简单的四个词语概括了他对13级汉教班同学们的看法,词意虽简却寄托遥深,言语之间透露着一种默默的鼓励与期盼。

 

 

似老师,更似朋友

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大哥哥


“我参加工作比较早,博士毕业后应学院之邀接管了2013级汉教班,就我自己而言,这是一段很开心的记忆”,左老师在2013年从事班主任工作至今,一直勤勤恳恳,责任为本,老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左主任”。

“没见到13汉教班的孩子们之前,我对他们怀着无限的想象,当知道班里只有三个男生的时候还是比较惊讶的,幻想和男孩子们组个篮球队打全场的希望也破灭了”,左老师开玩笑道,久而久之,打篮球也成为了老师和男生们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

当问及四年带班生涯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左老师娓娓道来,“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都特别为我着想,在QQ群里看到了我的生日,2015年12月份的时候聚在一起在0701为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仪式,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多么华美昂贵的礼物,而是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份真挚的情感。

 

 

教书育人,双向学习

让爱与关怀化成桃李满园


教育是双向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自己的学生所影响,这时老师提到了一位蒙古族同学,“德力克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班长,他身上有着蒙古族同学共同的一种闪光点,勇敢,负责任,有担当,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同时,左老师认为,四年的班主任阅历给他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感受,更坚定了他继续进步、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师也算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学生吧”,老师这样总结道,

教育是一种互相的爱,而不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需要的是双方的互相学习,将爱纳入教育,将人文关怀纳入教育,这是当下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度春风化雨,几番秋色连波。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相约十年共采撷。 “我还在这儿等着,你们各干各的去,十年后我们再聚。”左老师的话,朴实无华但真,简洁直接但深。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