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2017年11月8日,第十八个全国记者节如期而至,在这个属于记者们的节日里,来自太阳成集团tyc122cc的师生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追寻、传承记者精神。他们重走方大曾的采访路线,参与十九大精神学习直播活动。用青年人的激情与理想践行着“新闻在路上”的理念,立志成为新时代的抒写者。
深秋的寒风凌冽,但挡不住青年人炽热的心。来自太阳成集团tyc122cc新闻系的二十余名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组成采访分队,沿着方大曾曾经的采访路线一路追寻,开启了“传承记者精神”系列实践活动。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学生们走进乌兰察布市、红格尔图抗战遗址、“寻找方大曾校园行”系列讲座、十九大进校园学习直播活动,在重温一代名记者的激情青春中体会和传承“新闻在路上”的记者精神。
“传承记者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第一站:镜头里的历史和人生——方大曾绥远之行摄影展
9月16日,由18位师生组成的采访小分队,一早驱车赶往距离呼和浩特市180公里的乌兰察布市,在乌兰察布市政协农牧委办公室主任李新权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方大曾展览馆。
八十年前的1937年,一名25岁的青年带着自己钟爱的相机穿过战争的硝烟行走在祖国北方的土地,用八百多张照片记录下饱受战火摧残的华北大地,为世人展现了青年记者的使命,他就是方大曾,中国新闻史、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一个抵临现场的战地记者,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1937年9月30日,他在蠡县发出最后一篇报道《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失踪,时年25岁。

方大曾像
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新闻系学生看到方大曾留下的837张照片时,视觉和心灵无不受到方大曾家国情怀的冲击和感动。战场上修筑工事的战士、训练场上军容整齐的士兵、四子王爷府盛大的婚礼,集宁桥西街头普通百姓生活的日常劳作和集市贸易……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下了历史沉浮和人生百态。
正如李新权老师所说:看了方大曾的作品,深刻体会到 “机子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技术和思想。”青年学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向方大曾致敬,学习他的毅力勇气和大爱情怀,将关怀大众、关心社会的记者精神传承传递下去。



方大曾作品

李新权老师进行现场讲解


师生认真听讲解


师生进行现场拍摄


学生进行采访
“传承记者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第二站:硝烟中的激情和责任——红格尔图抗战遗址
9月16日下午同学们从乌兰察布市驱车120多公里直赶红格尔图。到达红格尔图已是薄暮时分,秋风瑟瑟,荒草成堆,夕阳的余晖将80年前的战场映照得肃穆而沧桑。

师生来到红格尔图抗战遗址

战壕(方大曾摄) 战壕(何成华摄)

教堂地窖(方大曾摄) 教堂地窖(何成华摄)

教堂(方大曾摄) 教堂(何成华摄)

碉堡(方大曾摄) 碉堡(何成华摄)

土坯房(方大曾摄) 土坯房(何成华摄)
1936年11月,方大曾来到红格尔图,写下了《战事报道1——到红格尔图去》,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战后的红格尔图。 “当我军把围攻红镇的伪匪打退之后,又继续追至十五里路以外的大拉村地方,那儿是王英所在的伪司令部,我军追剿至此,正值深夜,王匪和伪军官长们有的连裤子都没有来得及穿,在仓促中乘汽车逃走,这是当地老百姓所亲睹的情形。这次王匪倾巢来犯,以七千人之众,详密的动员来围攻我只有二百名守军的红格尔图,他计划着三小时内可以打下,当然并没有想到会遭遇这样的惨败,所以闹了裸体而逃的大笑话,也是古今战场上的一段趣闻。”近八十年后再次读起这份报道,方大曾意气风发、青春激扬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方大曾承担起记录民族苦难的职责,深入一线,用青春诠释了战火硝烟中记者的激情和责任。


学生进行采访
今天,青年学子重走红格尔图,看着遗址上塑起的雕像,学子们仿佛又看见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方大曾用笔和相机作为武器,承担起记者的重任,在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青年学子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代新闻记者的勇气和情怀,青年学子继承方大曾的梦想,书写新时代的辉煌。
“传承记者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第三站:三代记者间的精神传承——“寻找方大曾”走进122大阳城集团网站



2017年11月1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高级编辑冯雪松为文新院师生讲述了自己与方大曾间的故事。
冯雪松是让方大曾走到历史前台、公众视野中的新闻人。2000年,冯雪松在一份旧传真上第一次看见方大曾的相关材料。18年间,他沿着方大曾的足迹,多次前往石家庄、保定、集宁等地采访调查拍摄专题片《寻找方大曾》,完成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组织了方大曾纪念馆的建立,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冯老师在活动中讲:“寻找小方实际上是对小方的致敬,我将继续下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能参与进来。”现场的广大青年学生深受鼓舞,三代新闻人在方大曾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凝视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向着永不动摇的操守和品格致敬,切实传承了“新闻在路上”的精神。
“传承记者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第四站:站在历史转折点上书写未来——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学习直播活动
11月5日下午,文新院青年学子以新闻人的身份参与了由内蒙古日报社与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共同主办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学习直播活动。文新学子参加了此次节目的全部录制过程,现场聆听了朱炳文书记对于青年学子的殷切期盼。
今时今日,几代新闻人共同庆祝记者节,其最大意义在于凝视这个职业的内涵,青年一代向着坚守职业道德和品格的前辈们致敬,深刻理解着媒体人关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用正义良知和高远的情怀践行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远大理想。现代青年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奔赴全新的征程,用自己的远大理想、勇气毅力、正义良知、责任担当和大爱情怀抒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