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文研班系列讲座之“近年国内长篇小说创作浅谈”成功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15-11-10浏览次数:

    2015年11月10日上午,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暨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于主楼0804教室举办了“近年国内长篇小说创作浅谈”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内蒙古文学研究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额尔敦哈达先生主讲。额尔敦哈达先生,1999年毕业于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蒙语系,现任我们蒙古学学院教授。今年应邀参加全国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并宣读授奖词。额尔敦哈达教授是本届茅盾文学奖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唯一评委,评奖中他认真、诚恳的态度得到评委会和中国作协领导的一致肯定。

    在本次讲座中,额尔敦哈达先生主要围绕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谈近年国内长篇小说的创作。首先,额尔敦哈达先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茅盾文学奖的成立,他感谢这一奖项的设立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接着,他例举了每一届的获奖作品并与学员共同交流意见。提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多部作品。其中,着重讲说了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额尔敦哈达先生先给学员介绍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点出小说吸引人之处在于其特有的民俗神秘色彩。强调这部作品是一本充满哲理的长篇小说,第一层哲理是提名为“尘埃落定”具有佛教神秘色彩,它所表现的既是开始又是结束;第二层哲理是对小说中土司的“傻儿子”的分析,他每天在问同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儿?”。这看似痴傻的表象下却有着我们每个人所需的认识自己的哲学;第三层哲理是“尘埃落定”强调了世界的形成这一最大的哲理。

    额尔敦哈达先生提出,好的文学作品应包含的哲学、历史、民俗、文学等要素。最后,额尔敦哈达先生与学员共同分享了今年被提名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写了江南一百年的历史;苏童的《黄雀记》阐述了人生的宿命哲理;李佩甫的《生命册》突出了当代中国文化依旧注重的主题:土地问题。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但丰富活跃了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我们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更让我们学生深刻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和知识的魅力。

讲座现场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