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上午,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暨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于主楼0604教室举办了“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力邀内蒙古文联主席巴特尔主讲,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文新院副院长吴栓虎主持了本次讲座。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全体学员以及学院部分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巴特尔先生指出,在当今文化多元繁荣的社会中,草原文化以其独特鲜明的少数民族视角阐释了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西部开发、为内蒙古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好政策,让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为了反映这种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文艺工作者必须要紧跟时代,创作出好的作品来交出完美的答卷。而作为一名内蒙作家,更应发挥地域优势,将草原文化大力推广,将文学艺术领域的少数民族瑰宝继续深挖,这是我们回报时代、回报人民的一个重要举措。
同时,巴特尔先生介绍了草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艺术瑰宝。例如长调、短调,极难掌握的呼麦,都是内蒙古民歌独有的。除大家熟悉的《嘎达梅林》外,还有《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还有反映故乡亲情的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牧歌》等,都是蒙古族人民久唱不衰的作品。此外还有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是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幕的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蒙古族人都认为那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本领。据此创作的舞蹈《搏克雄风》热情奔放,反映了北方文化的特色,在演出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搏克”是蒙古语“摔跤”一词的汉语译音。搏克手颈项所佩戴的“章嘎”(蒙古语中“彩带”的意思)是搏克手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人们往往根据彩条的多少来评判搏克手一生获胜的记录。蒙古族的搏克,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是草原文化独有的艺术精髓和历史印记。
最后,巴特尔先生还点评了学员们的几部优秀作品,他强调,文联对经典作品的扶持力度近些年正在不断加大。所以他鼓励学员们多多创作能够弘扬家乡文化,草原文明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个人经历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与精神的经典名作。
 |
 |
巴特尔做讲座 |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