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高级研究班课程设置由前沿学术讲座、基础理论学习、主题创作实践三部分组成。
(一)前沿学术讲座
邀请区内外著名作家和国家级著名文学刊物主编进行专题讲座,以开阔学员文化视野,提升文学审美水平,汲取高水平的文学创作经验,建立作者与文学刊物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1) 梁鸿鹰(《文艺报主编):守望文学的天空
(2)徐坤(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小说写作的先锋姿态与女性视角
(3)迟子建(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叙事的民族文化元素——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4)阿来(著名作家):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经验谈——以《尘埃落定》《瞻对》为例
(5)王树增(报告文学作家):关于长篇纪实文学《长征》的写作
(6)刘庆邦(著名小说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小说创作谈
(7)李洱(著名先锋小说家)小说写作的先锋意识
(8)林白(著名小说家) 女性小说与女性社会意识
(9) 肖亦农(内蒙古著名作家):关于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的写作
(10)官布(内蒙古著名作家):蒙古族历史之于文学创作
(11)阿云嘎(内蒙古著名作家):蒙古族文学创作经验谈
(12)白雪林(内蒙古著名作家):小说创作经验谈
(13)阿尔泰(内蒙古著名作家):蒙古文诗歌创作谈
(14)敕勒川(内蒙古著名诗人)诗歌创作经验谈
(15)满全(内蒙古著名学者、作家):蒙古族当代文学前沿问题
(16)田彬(内蒙古著名作家):内蒙古乡土文学创作谈
(17)田培良(内蒙古著名作家):纪实文学的人文关怀
(18)刘志成(内蒙古著名散文家):西部散文的文化品格
(19)邀请著名文学刊物《十月》《当代》《收获》《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主编讲座(由梁鸿鹰邀请);除上述人员还有一些区内作家正在联系中,人数可达到二十余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可以较集中时间和精力指导学员创作的名作家,将他们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
(二)创作理论课程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创作实践和评论实践的教授、研究员任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加强学员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写作技巧。
(1)包斯沁(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文学评论家):草原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
(2)李树新(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专家,太阳成集团tyc122cc院长):语言与文学创作
(3)满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家、评论家,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文化转型与蒙古族长篇历史小说的演变
(4)王 芳(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教授,硕士生导师、诺贝尔文学研究专家):诺贝尔文学作品解析
(5)高建新(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教授、硕士导师,中文系系主任、评论家):唐诗的画境
(6)齐鲁青(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资深教授、文艺理论家):明清小说叙事技巧
(7)林方直(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红楼梦研究专家):《红楼梦》人物符号解读
(8)托娅(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评论家):内蒙古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研究
(9)高明霞(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评论家):文学之美
(10)海日寒(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蒙古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诗人):文化转型与蒙古族诗歌创作
(三)主题创作实践
组织组织区内外著名作家和具有文学创作及评论经验的教授,采取集体座谈讨论、小组交流互动、名作家个别辅导等方式,以学员作品为蓝本,经过多种方式的切磋,打造优秀作品,力推精品之作。
创作实践指导团队:徐坤、肖亦农、满全、阿云嘎、白雪林、敕勒川、包斯钦、高建新、海日寒等。
着力从以下方面引导学员的创作: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新时期、新人物追寻“中国梦”的时代精神;
2.彰显草原文化精髓,显示鲜明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
3.发掘内蒙古革命历史题材,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风采;
4.观照底层人民生活境遇,表现人民群众忧患心境和担当精神;
5.体现草原生态,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塑造科学治沙、致力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形象;
6. 表现“三少民族”历史与现实,反映他们世态人情、土风民俗,表现他们梦想与追;
7.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的历史巨变,歌颂民族团结,表现内蒙古新时代新风貌;
8. 各民族儿童题材。
太阳成集团tyc122cc
二〇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