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启迪思维;邂逅传统,升华心境。2014年11月14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122cc于南校区DF0401教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内蒙古地方戏曲分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系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五期文研班系列讲座之七,特邀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内蒙古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先生与我们师生共交流、同分享。
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吴栓虎主持,学院部分教师、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五期文研班全体学员以及学院汉语系各班级学生共同参加并听取了本次讲座。
武利平先生分别从“内蒙古地方戏曲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以及“地方戏曲的文艺评论浅谈”等方面分析了以二人台为代表的内蒙古地方戏曲的生命力、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他认为,人们在欣赏了诸如京剧、洋乐等多种纯艺术的同时,对艺术的鉴赏趋向一种回归的态势,大家在渴望某些原始的文化艺术、某种绿色的艺术生态,这正是二人台发展的良好机遇。
讲座中,武利平先生强调方言在中国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结合内蒙古二人台经典剧目《探病》向师生们阐释了方言的重要性,并指出戏剧的程式并非僵化而不可变的,方言无论是在地方戏的情感表达还是在舞台呈现上都具备着天生的“魔力”,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谈到地方戏曲的文艺评论工作时,武利平先生呼吁文研班学员要做有思想、有方向、有个人理念的评论人,追求并用文学、艺术的角度演绎“真、善、美”,领会“精、气、神”,积极加入到二人台剧本创作、剧目创新的队伍中,努力为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以及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整个讲座过程中,武利平先生语言幽默风趣,极具个人特色,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内蒙古第一笑星”的绝佳风采,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他提到:“我是从乌兰察布唱着二人台成名的,只有内蒙古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只有内蒙古才是能够实现我人生价值的沃土!”
本次讲座,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了内蒙古地方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也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艺术的现实需要,对文研班学员的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内蒙古第一笑星、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来文研班讲学,他幽默风趣、真诚质朴,没有高谈阔论,只有‘真善美、精气神’。他用方言讲述二人台的前世今生,让大家时而捧腹,时而流泪,时而思考。这样的课堂,我们觉得时间飞逝;这样的艺术家,人民必然喜欢、尊敬”。(引自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五期文研班学员任志鸿)
背景链接:
武利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二人台表演艺术家,中国二人台表演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被誉为“内蒙古第一笑星”,曾出演《武则天》《大唐女巡按》《共和国往事》《杨贵妃秘史》等多部电视剧。1989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贴。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
 |
国家一级演员武利平先生 |
学院副院长吴栓虎主持讲座 |
 |
 |
讲座现场 |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