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系列讲座之十——现实与主体及现代小说技巧

作者:耿绍宝发布时间:2015-05-28浏览次数:

    2015年5月26日上午,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系列讲座于南校区主楼0604教室继续开讲。本次讲座力邀北京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十月》杂志副主编宁肯主讲,就“现代小说创作技巧”这一话题与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高建新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学院副院长吴栓虎,内蒙古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们资深教授高明霞,学院青年教师赵娜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宁肯提出了“回归文学本位,重视文学地位,让现实为文学服务”的重要观点,并以《三个三重奏》为范例,着重介绍了“现实的文学化处理”以及“注释的恰当应用”这两种现实小说创作技巧,让学员们获益匪浅。

 

创作源起  藏地情缘

 

    经历,让文学厚重,体验,让文学升华。谈及宁肯,便不得不提他两年的藏地生活。

(著名作家宁肯)

    宁肯认为创作作品,首先就要创造自己的生活。198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宁肯被顺利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他看来,这种“大学到中学”原地打转式的生活单调而乏味,与自己写作的初衷相去甚远,他渴望走出去,去体验生活,去经历与众不同的人生图景。1984年-1986年,宁肯主动申请调往西藏,在祖国的边疆感受生活,丰富文学创作的生活积淀。

 

    优美壮观的藏地风光、热情亲切的藏区同胞让宁肯爱上了这里,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适合搞创作的地方”。因为太爱,反而心生胆怯,不敢轻易提笔描绘。1998年,在真正经历了内心沉淀、内化了藏地感悟后,宁肯创作了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并一举获得“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随后,又创作出了被扎西达娃称为“真正从形而上表达了西藏”的长篇小说《天·藏》。

 

    正如宁肯所言“西藏给了我太多东西,我身上有着内化了的西藏的山山水水,他们屹立、川流不息,给了我一种尺度、一种超越还有一种亦如喜马拉雅山般的严格”。

 

文学本体  现实处理

 

    讲座中,宁肯强调“文学的本体是人性”,写作要多从人性的角度看到问题,更要从问题的角度看人性。如果人性离开,那么文学的独特性也会随之消散殆尽。

 

    谈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宁肯先生指出“文学有义务反映现实,但前提是现实要为文学服务”,他援引了齐白石先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但绝不是简单的陈述,要找出文学与现实的契合点,塑造人性的普遍的价值关怀。 

 

    宁肯主要以《三个三重奏》为例,对此做了具体讲解。在这部小说中,宁肯以权力的演进、权力在日常生活中对两性的影响以及对人的异化为主要兴趣点,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方式对当下热门贪腐题材进行了描写。在通俗现实、公共现实面前,为了不让文学创作显得逊色、丧失本体,宁肯先生特意对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相关细节处做了文学化的处理,找到了与人性本体之间的契合纽带。例如打破现实中双规审讯的常态化地点,转给放置在“798艺术区”,将审讯本身升华为了一场心理博弈战;再如小说中塑造的法学专才谭一爻,素日里不喜宗教,又代表着法律刚直不阿、执着真相的职业想象,但对于死亡的方式,他却选择了佛教的圆寂理论——坐缸,并以弄虚作假“出舍利”的结局狠狠的戏谑了一把人生、嘲讽了一次行业潜规……文学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坚持着“学现实但绝不像现实”的原则,让文学回归人性本体,表达人性普遍的价值诉求。

 

深入浅出  创作技巧  

 

    讲座过程中,宁肯向与会学员们重点讲解了现实小说的创作技巧,主张也形式结构上要创新并强化叙事性,在内容创作上要源于现实、回归人性。同样以《三个三重奏》为例,小说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即国企总裁的逃亡、秘书走向权力巅峰以及“我”的讲述。宁肯表达了“权力是每个人的内心问题”的想法,并直言“在权力场中看权力,是社会学的事,政治学的事,甚至是历史学的事,但不是文学的事。文学的基点是人性,与是否正确无关,文学绝不应图解政治、历史或社会——相反这些都应为文学的表达服务。也就是说,文学应从人性的角度看权力,从权力角度看人性。”

 

    小说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巧妙转换,以“注释”的方式串联全文,让小说得以完整叙事,又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注释的恰当运用时宁肯小说的一大创新之举,更像是一种新的说史方式,具有相对开放的表达空间,与正文“憋在密室的重奏曲”式的表达形成鲜明对比,在正文中读者可以触摸到具有“表演性”的无意义的今天,而在注释中,可以感觉到的是人性的、有意义的、具有很强辐射感的今天。讲座中,宁肯先生着重强调了注释的作用,并和学员们一起探讨了该如何更为巧妙的运用这一创作技巧。

 

(宁肯与文研班部分学员合影)

 

    讲座结束后,宁肯和文研班的学员们进行了座谈,针对“《十月》杂志选稿标准”“文学创作地域性民族性表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

 

>>人物链接

    宁肯,北京作协签约作家,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诗歌作品,1984-1986在西藏生活工作,有关西藏的系列散文使其成为“新散文”创作代表作家。曾获“全球中文网络最佳小说奖”、“《当代》文学接力赛”总冠军、第一、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现为《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代表作品有散文《一条河的两岸》、《藏歌》、《沉默的彼岸》、诗歌《雪顿节》、长篇小说《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女人》(再版时更名为《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等。

 著名作家宁肯 学院汉语系主任高建新教授主持讲座 

学院资深教授高明霞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讲座现场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