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景志莅临我们文研班,为我们第五期文研班学员举办了舞蹈鉴赏专题讲座。王景志教授谈到:“以草原文化为背景,以游牧生活为依托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艺术与蒙古族舞蹈艺术,是一个值得系统研究的课题”。
蒙古族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为全世界所瞩目,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研究和总结蒙古族舞蹈艺术的特点、规律,对于弘扬和发展蒙古族舞蹈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座中,王景志教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与鉴赏,向各位学员着重强调了舞蹈评论与鉴赏的具体方法和角度,并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用文艺评论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进行重新认识、分析与解读,使其在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舞蹈格局中增添一份理所应当的文化份额。
王景志教授指出: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原本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保护民族舞蹈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舞蹈文化,就是保护和弘扬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由蒙古族承续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舞蹈文化,足以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深入探讨的话题。以现代的视角和理念审视解读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传承与演进、拓展与延伸,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超乎艺术之外的遐想和启迪。讲座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赞赏和认同。
王景志,国家一级艺术评论、研究员。从事民族舞蹈理论研究工作30余年。曾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舞蹈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多次承担国家级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历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常务副主编:《中华舞蹈志·内蒙古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编委、撰稿专家。荣获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奖、社会科学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理论)奖、各种优秀论文奖及全国文艺集成志书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担任舞蹈赛事评委,主持舞蹈理论研讨会议,举办舞蹈专题讲座,发表舞蹈理论方面学术论文百余篇。
|
 |
内蒙古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景志 |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