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著名评论家刘成教授应邀为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九期文研班学员带来一堂边开生面、高屋建瓴的《习近平文艺创作论述》课,他以独到的真知灼见与穿透未来的洞察力,对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方向和标准进行了高瞻远瞩、深入细致地诠释和阐述,为作家们树立了精品意识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指导思想。

作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刘成教授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与独到精深的文学见解。他曾历任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务处长、蒙古学研究院副院长;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与名誉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与名誉主席,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总秘书长。在从事文学创作与评论六十年间,他先后著有散文集《绰尔河》,评论集《文艺新著》、《文艺散论》、《文艺金秋》、《蒙古族文学五十年》、《广阈文学》,专著《民族理论探讨》、《民族风俗人情》,编译了《金色的边疆》、《蒙古族当代散文选》、《内蒙古蒙古文学五十年》、《走进花的原野》。作品曾连续三届获内蒙古索龙嘎奖、连续六届获内蒙古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蒙古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

刘成教授用二十条金句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党的十九大、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思想,认为这是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论述。随后,他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习近平文艺思想中新观点和新论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阐述了其中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以及对自治区与全国文艺态势、文艺创作实践的思考和认识。

刘成教授在谈到习近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时希望作家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和理解时代精神,并将其贯穿于创作中,这样才有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才能写出时代需要和人民群众认可喜欢的文学精品。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就此,刘成教授特别指出“文艺的根基在人民,文艺的源泉在人民,文艺的精髓在人民,文艺的前途在人民。人民生活是一切文艺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一切影响社会、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他希望作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和论述,以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文学精品为人民提供精神力量,作家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俯下身去、沉下心来,植根现实生活,在生活和人民中获得智慧、拓宽视野,用饱满的笔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以多彩的笔触反映时代风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性作品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让文学照亮生活,让精品滋养人心,使文艺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与人民精神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