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本源》的讲座。讲座在主楼西附楼0201进行,讲座由副院长(主持工作)魏永贵教授主持。我们部分师生和文研班全体学员聆听了讲座。
刘成纪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大背景。他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和艺术格局并讲述了生产方式与审美方式,具体表现为中原农耕的田园审美、北方游牧的草原审美和东方渔猎的海洋审美。他说到草原审美极其重要,非常独特,但由于草原文化的移动性,草原审美文化纸上文献缺失以及分布散漫,历史遗存少之又少,给草原审美研究有很大的困难性。其次,他指出艺术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讲到了人类知识的三大支柱:真、善、美,强调“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以及分析了传统中国的知识特性:科学层面,缺乏认识论传统;道德层面,伦理哲学膨胀;艺术层面,合乎人情的理想,以审美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刘成纪教授还谈到了艺术中国与中国艺术,分析了艺术特性与国家特性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富有美感之民族;吾国吾族,以美立名;艺术与国家教育——诗教、礼教,乐教;美的国家理想,中国艺术主题是“山水花鸟”;艺术分类是“诗、礼、乐、书、画”;艺术精神是崇尚美,注重爱,向往自由。讲到了艺术与哲学之关系——此中有真意,言外之意,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并形象地列举了中国古代车驾、建筑方位布局的等例证进行阐释。刘成纪教授还对道与艺的关系 “道”的概念与深层本质进行了讲解分析。
刘成纪,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美学专业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特聘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美学与艺术史研究。
这场讲座是太阳成集团tyc122cc文学大讲堂本学期的第二场活动。

副院长(主持工作)魏永贵教授主持讲座 (陈丽容 摄)

刘成纪教授作讲座 (陈丽容 摄)

讲座现场 (陈丽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