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文学名家讲堂”系列讲座之三——张国星教授讲“空间意识与中国文学研究再认识”

作者:耿绍宝发布时间:2014-09-25浏览次数:

    人文日新毓灵秀,厚学博雅展风华。2014年9月23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122cc“文学名家讲堂”系列讲座再次开讲,力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张国星教授谈“空间意识与中国文学研究再认识”。

 

    我们汉语系系主任高建新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张国星教授从独特的空间意识出发,对文学的本体和地域文化性格进行了发人深省的讲解;从人与文学的关系出发,对文学的本体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文学研究的根本是人,‘人学’是文学最根本的美学内涵,文学是人的思想表达和情感倾诉。文学创作一旦迷失人和科学本体,所言所作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哲学上也违背现实。但人的神性是自身空间中地理因素与人文因素相互化合的复杂体,人离不开空间,因此文学也需要放在一个空间里研究”。

 

    讲座中,张国星教授从空间意识的角度阐释了地域对文学的影响。他认为,中国文学史历来多从时间轴的角度对文学进行研究,但文学其实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由于所居住的自然地理、文化环境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言语习惯、饮食方式等,这种由地域不同产生的地域文化性格对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国星教授强调,语音系统对文学也存在着影响。不同地域的方言所形成的语音、词汇系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作家的创作。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其实是地方语言滋养了其传播。同时,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地理地貌亦影响作家的创作想象,张国星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雄浑壮丽的景观只有在塞北这种独特的地貌环境下才能显现,生于南方的诗人是联想不到的。

 

    讲座最后,张国星教授与我们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让同学们获益良多。

 

    至此,我们“文学名家讲堂”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文学名家讲堂”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我们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该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领略名家风采、感受文化魅力的平台,立足于增强我们学生文学素养与文化品位,提升我们学生学术水平,端正学术态度,增进学术修养,是我们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张国星教授

学院汉语系系主任高建新教授支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认证)官方网站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