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至27日,由中共彭泽县委员会、彭泽县人民政府主办、政协彭泽委员会与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彭泽“天下第一县令”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在彭泽县隆重召开。彭泽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辞官的地方。在这个可以仰望陶渊明人格、触摸陶渊明灵魂最近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26位学者围绕着陶渊明不朽的人格价值及其作品对后世产生的广泛深入影响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高建新教授应邀赴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陶渊明彭泽辞官及其文化史意义——以“归去来兮”为研究对象》:“陶渊明彭泽辞官,就封建官场而言,不过是众多县令中的一个县令由于个人性格的缘由、理性地辞官归田了,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文化史而言,却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因为辞官,陶渊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并序》,造就了一个大气磅礴、灿烂嘹亮的文化符号——“归去来兮”,所包蕴的意义丰富异常:一、“归去来兮”是清明理性的人生选择的象征;二、指明了仕宦之外、人生依旧有大路可走;三、“归去来兮”是美感生活、独立人格的象征;四、“归去来兮”是对迷途不返者的真情呼唤。“归去来兮”这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国文化史上,镌刻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深处,而且永不褪色,成为他们告别体制、重归自我与自由、坦然面对人生风雨之力量源泉”。受陶渊明研究学会委托,闭幕式上高建新教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作了深入评点和全面总结。
高建新教授现为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副会长,多年来致力于陶渊明研究,在国内陶渊明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刘绍瑾、汪全刚《陶渊明接受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学理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3期)一文认为:“梳理和研究陶渊明接受用力最勤、成果最著的几位学者是钟优民、李建锋、刘中文和高建新等。”1997年至今为研究生开设“陶渊明研究”选修课达15年之久,著有《自然之子——陶渊明》(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2003年初版,2007年增订版)、《〈陶诗汇评〉笺释》(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部专著,发表了20余篇陶渊明研究论文,其中《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学报》2002年1期)一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2期)摘要;《“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学报》2002年4期)一文,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11期)全文转载。尚永亮、刘磊《20世纪“以文为诗”研究述论》(《中州学刊》2004年5期)一文认为,在陶渊明研究史上,“‘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观点,是由高建新教授首先提出来的”。龚斌、张影洁《近十年陶渊明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略述》(《九江学院学报》2010年4期)一文,将“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这一观点列入近十年陶渊明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之一,虽然“论断还没有得到研究者广泛的响应,但不失为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问题”。2005年主持完成了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陶诗美学风格论”(批准号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