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上午,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暨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于主楼0604教室举办了“向大师靠拢”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力邀著名作家白雪林先生主讲,学院资深教授、文研班课程论证组专家高明霞主持了本次讲座。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六期文研班全体学员以及学院部分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白雪林先生借以一首通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飘》的艺术赏析,从“文学的本质”、“作品内容”、“作品艺术手法”等角度向学员们介绍了的创作心得。他认为,作品的核心内容就是表现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他坦言:“作家应表现人的情感,展现人性。单纯的描写生活,记录生活是不够的。那是记者应该做的事情——写新闻,而非一个文学作家所能够呈现的全部内容。”
白雪林先生在讲座中着重强调了“文学气息”的概念。对此,他点评了文研班部分学员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表达出:“一个作家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这是能否成为大作家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纵穿古今,指出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充满了忧郁感伤的气息。《三国演义》则充满了战场血腥的气息。而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忧郁、颓废的浪漫主义气息则大多遗传了《红楼梦》的独特风格。这就是一个作家作品所呈现的气息魅力。
此外,白雪林先生还就自己的新作《草根记》与肖亦农先生的《黑界地》、路远先生的《红狼毒》等进行了比较,从共时的层面剖析作品的语言系统与结构手段,提出作家的语言系统具有独一性的重要观点,并指出“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你不能拿鲁迅的语言系统去套沈从文的小说。这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价值观息息相关。”
☆人物链接:
白雪林,著名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成员,内蒙古文联《草原》杂志编辑。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初夏》、《蓝幽幽的峡谷》、《岩石上的泪》等诗歌、散文、小说、论文数十篇(部)。短篇小说《蓝幽幽的峡谷》获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优秀创作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内蒙古第二届索龙嘎文学奖一等奖,《岩石上的泪》获1985年《草原》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成长》获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一等奖。
 |
 |
著名作家白雪林做讲座 |
我们高明霞教授主持讲座 |
 |
 |
讲座现场 |
讲座现场 |